压铸工艺及模具--压铸模的基本结构与分型面设计
本帖最后由 西钛珂 于 2015-5-7 16:23 编辑分型面设计
(1)成型零件 决定压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的零件。 (2)浇注系统 连接压室与模具型腔,引导金属液进入型腔的通道,由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组成,如图中浇口套19、导流块21组成直浇道,横浇道与内浇道开设在动、定模镶块上。 (3)溢流、排气系统 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的气体,储存前流冷金属液和涂料残渣的处所,包括溢流槽和排气槽,一般开设在成型零件上。
(4)模架 将压铸模各部分按一定规律和位置加以组合和固定,组成完整的压铸模具,并使压铸模能够安装到压铸机上进行工作的构架。 (5)抽芯机构 抽动与开合模方向运动不一致的活动型芯的机构,合模时完成插芯动作,在压铸件推出前完成抽芯动作,如图中的限位块5、螺杆6、弹簧7、滑块8、斜销9、楔紧块10、活动型芯14等。 (6)加热与冷却系统 为了平衡模具温度,使模具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压铸模上常设有加热与冷却系统。
图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 1—动模座板 2—垫块 3—支承板 4—动模套板 5—限位块 6—螺杆 7—弹簧 8—滑块 9—斜销 10—楔紧块 11—定模套板 12—定模座板 13—定模镶块 14—活动型芯 15—型芯 16—内浇道 17—横浇道 18—直浇道 19—浇道套 20—导套 21—导流块 22—动模镶块 23—导柱 24—推板导柱 25—推板导套 26—推杆 27—复位杆 28—限位钉 29—推板 30—推杆固定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