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 自动化产业被寄予厚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定位中赖以成名的优势在于富裕劳动力和低廉劳动力成本构成的比较优势。但是回顾过去十年,国内要素的定价已经在悄然变化:在制造业人均工资10年翻三倍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几乎维持不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教育普及化带来工程师红利,要素价格信号已经转向装备升级。价格信号显然在指引中国经济告别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而走向新要素配置下的均衡:即更多的资本,更少的人力。这是智能制造代替人工的一个基本的经济学背景。自动化设备网认为资本和人力价格趋势背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人口的两个结构变化一定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未来10年,中国的劳动力体量面临向下拐点,意味着体力劳动从业者数量减少从而体力劳动定价提升;二是未来10年工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扩充,意味着工程师队伍扩张,从而是工程师的廉价,进而就是智能制造的廉价。如今,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自动化产业被寄予厚望。 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近年来,政策、资金及许多资源都在迅速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倾斜。在中国制造业的大体量和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国未来要保持甚至提升制造业在全球的体量和地位,那么中国的智能制造行业预计会持续超预期增长。自动化设备平台通过与多个领域的合作,以高端智能设备为基础,以现代工业服务为手段,打造智能制造生产、服务基地,推动所在区域的产业升级,并以此创新模式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贡献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