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盛景商业评论-头条号 作者 · 橙大圣
▼ 谁来带动?如何带动?企业如何应对? 疫情之下,全国各地停工停课,但是停课不停学。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当全国的学校和家长都在为孩子不能按时开学着急之际,钉钉向全国1万多所学校、500多万学子免费提供远程上课服务。 这可把中小学生们乐坏了,纷纷表示“这个神仙软件真是太棒了”,但是反手却给了钉钉打了一星。钉钉一夜之间被“骂”火了,下载安装次数超过12亿次。
马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专为办公族打造的软件,会在学生党中掀起一股腥风血雨。其实,早在2019年6月,钉钉用户量已经突破2亿,比同类产品第二到第十名的总和还要多,在移动办公领域可谓一骑绝尘。
钉钉定位与腾讯的社交软件不同,QQ和微信主要服务于娱乐和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钉钉服务于学习和工作,试图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是向产业互联网迈进的重要一步。 “钉钉之火”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的新篇章——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波士顿咨询公司、阿里研究院、百度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联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解读中国互联网新篇章:迈向产业融合》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 • 资料来源:BCG、阿里研究院、百度发展研究中心 01 消费互联网带动产业互联网 中国数字化转型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是:前端消费互联网带动后端产业互联网发展。 一方面,我国前端消费者数字化习惯已经形成,覆盖娱乐、工作、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譬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构建的消费互联网通过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沿产业链牵引后端生产等环节进行数字化协同。 另一方面,前端积累了大量数据,通多数字化应用等对后端的设计、供应、制造、流通等环节进行数据赋能,如在制造环节的智能互联、信息整合、数据决策、人机协作等,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在前端,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在行为上已经呈现出高度的线上线下多渠道、多触点全面融合的特征,习惯于数字化的消费者使得中国在前端消费侧已经高度数字化。
以与消费者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为例,在服装行业,数字化已经催生了高度敏捷的商业模式,产品款式的迭代速度大幅领先国外同行。新一代互联网服装企业韩都衣舍,依托互联网构建了高度敏捷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以多款式小订单为特征。 约300个独立运营的产品小组针对更小颗粒度的细分用户群更快捷地提供更多产品款式,通过市场选择进行优胜劣汰。基于数据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实现95%的售罄率。数字化运营平台支撑敏捷小前端,如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小订单的柔性制造。韩都衣舍年均推出服装款式数量3万余款,是ZARA的1.5倍,传统线下服装品牌的10倍。
在饮食行业,数字化完全改变了中国食客的堂食体验,端到端数字化的餐饮门店已超过60万家,遍及200+城市。美团点评、阿里本地生活、美味不用等、二维火等数字化服务商积极改造餐饮门店,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端到端改变中国食客的堂食体验,从扫码排队、手机点餐、电子派单、移动支付到会员运营,构建餐饮互联网消费闭环。
在居住方面,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呈爆发性增长。2018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智能家居渗透率达到20%,已经接近全球领先水平,略低于美国的27%。其中智能音箱发布一年即占全球超过1/3的市场。
在出行行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出行方式在中国大行其道,不但规模领先其他国家,也积极尝试新的业务模式。滴滴在中国共享出行的日单量2000万,超过Uber全球市场的1500。同时互联网企业联合车企积极发展车联网,如阿里巴巴联合上汽集团成立斑马智行提供全套互联网汽车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新的创新模式亦不断涌现且发展速度惊人。新零售咖啡连锁品牌瑞幸咖啡创立于2018年1月,截止2018年11月已扩展至21个城市1700家门店。其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在于线上获客和低成本门店兼做配送中心。使用线上流量代替传统高成本到店流量,店面小租金低,并且能够实现2公里以内的配送。 从后端来看,以制造例,中国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迅猛,发展意愿高,但目前总体发展程度仍在追赶全球领先水平。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化工厂所占比例为欧美国家的一半左右。中国有正在进行的数字工厂项目占比25%,德国46%,美国54%。
中国在数字化制造的四个核心方面的发展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智能互联。相互联连接的机器、设备、传感器和人员,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第二,信息整合。跨系统的全数据信息整合,实现对物理制造世界的完全数字化再现,工业信息化水平落后与领先国家。第三,人机协作。智能机器及人工协作完成高负荷和重复性的制造工作,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第四,数据决策。通过分布式分析和决策的算法和系统来优化生产设备和流程,数据分析能力处于追赶阶段。 中国后端制造的数字化发展程度总体上受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2017年中国制造业附加值在制造业总产值占比21%,远远低于美国的37%,中国高端制造尚需进一步发展。主要主要工业软件普及率约为30~40%之间,美国大约在50~60%之间,工业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企业相对而言更侧重应用和产品创新的特点也决定了后端制造的数字化发展要慢于前端消费侧的数字化发展。对6个国家,148位在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进行调研-“你认为工业4.0的商业机会在哪里?”中国受访者更多的认为在于产品和服务,分别高于平均值24%、8%,而认为在生产制造优化方面的则低于平均值4%,相反德国受访者认为在生产制造优化方面的要高于平均水平15%。
但在部分新兴技术领域,中国数字化程度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无人驾驶,2017年,中国无人驾驶初创企业数量、累计融资额、技术人才储备均高于美国。中国新兴技术领域得到了雄厚的市场资金支持,以风投为例,在中国市场的投融资总额与美国相当,甚至部分领域超过了美国。新技术相关的新模式和生态也在不断涌现,百度Apollo是全球第一个自动驾驶平台,构建了丰富的自动驾驶生态,已经实现无人车大规模量产。
总体而言,中国前端消费互联网数字化程度全球领先,而后端产业互联网数字化程度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前端消费互联网对后端产业互联网呈现出带动作用。 以天猫新品创新中心为例,中心与品牌方深度合作,联合进行产品设计,覆盖600+一线品牌,成功孵化300+新品。在日化行业,推出中国定制版香氛洗发水新品,发布仅一个月销售1500万瓶,位列天猫品类销售前3;在食品行业,设计中国特别款德芙巧克力包装,12小时售罄5000套限量装。前端对后端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前端消费行为数据,重构后端新产品研发体系。分析前端积累的6亿消费者的全渠道消费数据,提供数字化用户调研工具,为更精准的产品设计和孵化提供支撑,更高效的进行新品研发,将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
02 互联网企业带动作用凸显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推动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以线下零售杂货为例,针对传统渠道,中国互联网企业积极对中国夫妻零售店进行数字化改造。阿里巴巴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物流、数字化支付手段对传统夫妻零售店进行改造,截止2018年9月,数量已超过100万家,占全国总量的1/6。针对现代渠道,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主导,中国互联网企业积极从线上走向线下投资实体零售商。相比美国,中国互联网企业更加积极地走向线下实体。
以零售连锁百强企业为样本,中国互联网企业对线下实体零售的影响力明显更大;相比而言美国实体零售企业更积极地从线下走向线上建立自主品牌电商。中国互联网企业更积极地走向线下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原因有三:(1)中国线上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趋缓,互联网企业需要从线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2)中国互联网资源相对更集中,互联网生态拥有更多更广泛的资源走向线下;(3)相比美国,中国实体零售市场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自主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能力相对较弱。 03 平台赋能是重要的发展模式 以工业互联网为例,中国各类企业热衷于建设平台,通过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产业企业、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均热衷于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根据IoT Analytics统计,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而中国具备一定产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已经超过50个,在全球占比较高。如阿里ET工业大脑、百度天工智能物联网、腾讯木星云、华为OceanConnect IoT平台。
虽然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不乏以技术为主的赋能平台,如百度AI开发平台,但是总体而言,中国的平台相比于欧美更侧重于应用领域。百度开发多项AI技术能力,应用于各行业提升运营效率。百度大脑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深度神经网络,支持数千亿样本和和特征训练,语音技术、图像技术、自然语言、用户画像等AI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以上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譬如,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刚才缺陷,准确率达99.98%。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工业平台功能侧重应用的占比超过50%,侧重技术的低于50%,侧重数据的更低于25%;而德国与美国的平台功能侧重于数据和 技术的本占比均高于50%。
在应用领域,中国的平台往往侧重资源匹配为中小企业赋能,体现消费互联网思维。譬如,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满足自身智能制造需求的同时,开放自有产业资源赋能第三方企业。开放家电模块供应商资源匹配家电及周边行业企业的采购需求;开放自有仓储、物流、配送资源匹配家电、家具、卫浴、健身器材等行业企业的物流需求。
中国制造业整体集中度较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亟需数字化转型的帮助,这导致了中国式侧重资源匹配的平台模式盛行。中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比美国、日本等国家更短,经常面临融资难、对经济环境适应性低、营商环境有待提高、人力成本攀升等方面的挑战。因此中国中小企业主自身对数字化关注度较低,而侧重于资源匹配的平台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短期见效,获得了中小企业的青睐。
04 互联网新篇章的制胜之道 未来,中国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新篇章,而产业互联网的制胜之道在于深耕产业和建立赋能平台。一方面,打破线上线下的边界深度融合线上能力和线下产业能力,推进产业深耕;另一方面,基于数字技术和资源赋能产业,建立赋能平台。大部分互联网新兴力量都选择了这两种方式。
致胜中国互联网新篇章,互联网企业将会面临以下挑战:(1)如何将互联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能力与传统传统垂直行业相结合,赋能垂直行业,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2)互联网企业如何建立2B业务组织或进行相应的组织转型。(3)如何针对垂直行业选取合适的生态伙伴,是否能够建立颠覆性的行业生态。(4)如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做大做强平台,并与产业进一步结合。 致胜中国互联网新篇章,传统企业将会面临以下挑战:(1)如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同时如何从长期和多维度视角考量与互联网企业可能存在的竞争关系。(2)如何对现有伙伴和行业生态进行布局和调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行业生态颠覆。(3)如何高效推进现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建立起自身的优势。(4)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手段改变企业的内部运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变得更敏捷。 参考资料: 《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解读中国互联网新篇章:迈向产业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