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滴滴与比亚迪合作打造一款定制汽车。比亚迪在上个月获得了工信部的批准,销售一款名为D1的电动汽车车型。
早在2018年滴滴联合比亚迪、北汽等31家汽车企业成立了“洪流联盟”。在当时,滴滴表示该联盟将共同探讨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标准。在那时滴滴还宣称将于车企共同设计和生产的共享出行智能工具D1。 虽然滴滴对于比亚迪合作打造定制汽车一事没做回应,但不难推测出,比亚迪的D1电动汽车应该就是2018年滴滴提到过的共享出行汽车。 滴滴从未放松过 滴滴在经过8年的发展。原以为走出了价格战,赶走了国外最大竞争对手Uber后,滴滴成为国内网约车第一就能高枕无忧了。 但事与愿违滴滴怕是还有一场持久战要打。 滴滴经过8年的奋战,仍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 内忧:滴滴补贴不再,内部提高对司机的要求,导致很多司机频频出走。 自滴滴出现几起安全事件后,社会以及滴滴网约车安全问题上保持高度重视。滴滴除了在网约车系统上的升级外,对网约车以及网约车司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网约车有一项硬性指标,对所有签订的网约车的价格必须在12万元以上。对此滴滴给出的理由是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但有不少网约车司机觉得这项条款要求过高,让部分想在滴滴旗下跑网约车的司机无法达标。 考虑到安全问题,滴滴要求网约车司机除了缴汽车强制险外,还要每年支付1万-2万的运营保险。这笔不小的费用,加重网约车司机的负担。在没有补贴情况下,每一笔订单的利润在滴滴抽成20%后,还要进行汽车日常维护,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就已经所剩不多了。这笔1万-2万的运营保险,让不少网约车司机直呼成本太高了。
外加上,目前网约车市场上涌现出不少的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司机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但以目前情况来看,滴滴的补贴是不会再有了,但滴滴几年的用户积累,即使在没有用户补贴的情况下,订单量也会比其他网约车平台的订单多不少,滴滴算是在用订单量留住滴滴司机。但滴滴司机的不满一直都是一个定时炸弹,如何妥善处理与网约车司机的关系,是滴滴需要重点考虑的。 外患:滴滴网约车霸主地位不稳定,被高德等聚合平台和T3等其他网约车惦记。 今年高德高调开展聚合平台业务,可以在高德地图上同时呼叫多家网约车平台,吸引了不少眼球。虽然一直宣称和滴滴不同,推出聚合平台并不是在和滴滴抢生意。 但据高德官方透露,今年以来,合作伙伴在高德打车平台的订单数持续增长,上半年,合作伙伴在高德上的日均完成订单数量增长了近200%。高德聚合平台的高增长订单率有不少是从滴滴的口袋里流出去的。 除了高德、美团等聚合平台的出现外,今年也出现了T3等新兴网约车平台。T3背靠“国家队”实力也不容易小觑。前狼后虎的情况,滴滴也在努力找寻应对的策略。 针对聚合平台的围堵,滴滴和腾讯地图牵手合作,引流至滴滴出行,来抵抗来自于阿里系的高德聚合平台,虽然滴滴与腾讯地图的聚合平台起步较晚,但凭借着腾讯的用户群体以及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经验,难以判定谁是最后赢家。 外加上今年滴滴分拆出来的青菜拼车,在原有低价的情况下,进行星期五三折优惠活动,青菜拼车吸引了很多不赶时间的用户。培养起在滴滴上打拼车的习惯。 青菜拼车虽说不是滴滴的顺风车,但是其本质理念是一样的。据艾媒咨询机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顺风车用户规模将达2.49亿人,中国顺风车需求长期存在着且呈现日渐增多的趋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自2017年起顺风车市场规模增速触底后加速上涨,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接近400亿元。照这样的趋势发展,顺风车市场规模将在不久后将站上新台阶。这也能看作是青菜拼车未来的市场。 花小猪的出现打压了目前其它网约车上涨的气焰。让滴滴再做补贴去和其他网约车平台抢市场份额是不可能的,以滴滴现在的市场份额做补贴将是大出血,但看着其他网约车平台补贴来抢滴滴的用户,滴滴肯定是不同意的,花小猪的出现算是滴滴派出来守住滴滴市场的大将。滴滴推出花小猪清场般的稳守自己的市场份额。 内忧外患情况下,滴滴还在寻找出路来完成自己的宏伟目标。 滴滴造车更像是自我整理 滴滴在今年3月定下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做到零安全重大事故、每天服务全球超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月度活跃用户)超8成。简称“0188”。 就在今年七夕当天滴滴全球日订单量首次突破5000万单,离1亿的订单目标又近了一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加入,或成实现目标的一大助力。 目前滴滴的司机的网约车分为两种,一是司机自己的私家车;二是租赁的车,当租赁到一定时期后,车就变成了司机自己的了,但到那时车基本就处于报废边缘。而且最近滴滴表示租赁形式将取消。这或许是在为网约车司机使用D1电动汽车铺路。 市面上的网约车租赁公司鱼龙混杂,出现了不少乱收费和乱推销产品的现象。让想做网约车司机的人望而却步,有了滴滴自己的电动车通过租赁或销售的形式给网约车司机,最起码可以杜绝这种乱象。 毕竟滴滴和租赁公司在租售车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滴滴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司机,同时增加司机的稳定性。但租赁公司的目的就是赚钱。这样比较下来,滴滴的电动车更具有优势。 据电动汽车观察家报道,D1新能源汽车今年将交付1万辆,明年交交付10万辆。在高订单量的情况下,滴滴D1成本有望大大缩减。再将D1以租赁或是售出的情况转手,滴滴能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润的同时提高滴滴整体的服务。
D1的续航约为400公里,完全能满足一般网约车的续航要求。而且开门设计也是专为网约车所设计的,能减少运营的风险。这款专为滴滴司乘设计的汽车,将比市面上其他在跑网约车的汽车更具有优势。 于此同时,滴滴未来3年一亿订单量的大目标还剩一大半,庞大的订单量需要更多的网约车和网约车司机,滴滴造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司机没车或是租车贵的难题。为自己的目标打下基础,除此之外,滴滴通过造车、租车、卖车等一条龙服务后,形成了滴滴独有的商业闭环。 滴滴的造车大订单对于比亚迪是雪中送炭 在滴滴与比亚迪合作造车消息一出后,当日比亚迪股价就涨超5%。看得出滴滴的订单对比亚迪来说意义非凡。 比亚迪作为传统汽车转型过来的新能源汽车。在众多车企制造商中比较成功的,无论在电池还是新能源领域都是王者。但近来,比亚迪的势头似乎有被比下去的趋势。 随着宁德时代的电池出货量高达12Gwh,拿下全球动力电池的销量冠军后,特斯拉又凭着全球36.78万辆的销量,打破比亚迪的5连冠纪录。在电池和销量双双失利的情况下,比亚迪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所以在目前情况下,滴滴的大订单对于比亚迪来说至关重要。滴滴就有了更大的价格谈判空间。
除了订单的增加能获得稳定的订单量外。滴滴的大量订单对于比亚迪来说是很好的学习经验,将推动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前进;其次,当10万辆带着比亚迪标志的汽车在全国各地的马路上接送乘客,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一场无声而高效的宣传。 比亚迪虽然失去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冠军地位,但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在8月电动车销量中,比亚迪销售1.43万辆仅次于上汽通用五菱为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二。侧面体现了比亚迪在国内口碑仍是存在。 所以滴滴推出比亚迪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在品牌、质量、口碑上都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高水平的。网约车司机更容易接受,这样对滴滴和比亚迪都是双赢的局面。 理念虽好,能奏效才是关键 这么多网约车平台在疯狂抢夺网约车市场,但是现在国内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 国内部分地区的网约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据搜狐文章报道,2019年四季度,深圳市网约车日均订单约为6.72单,环比下降6.7%。其中,日均接10单以下车辆数为39537辆,占接单车辆总数55.7%;而日均接10-20单车辆数为29147辆,占接单车辆总数41.1%。 2019年第四季度,有1877辆网约车退出营运,环比上季度增长213.9%。按照城市人口和总营运出行车辆计算,深圳每万人出租汽车拥有量为58.3辆,远高于国家建议的20辆/万人的合理水平。 这样的情况下,滴滴明年欲投入的10万辆新能源汽车,是否有市场? 自2016年以来,国家发布了网约车暂时管理办法,要求司机必须持有双证才能上岗。据交通运输部官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交通运输部已发放网约车车辆运输证95万余张、驾驶员证208万余张。 据腾讯文章报道,嘀答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注册的用户以及车主分别达到1.8亿和1900万。庞大的注册车主数量远远大于交通运输部门发放的网约车车辆运输证数量。那么在市面上100位网约车司机中只有5位是持证上岗的。目前网约车市场上大多都是非法运营。 这种不合规操作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被取缔。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滴滴还有10万新能源汽车挤入,滴滴司机要如何获得合规牌照呢?让网约车出租合法化减少后顾之忧? 新能源汽车D1目前还不确定是采取销售还是租赁的模式,或两者兼容。 但专职做网约车司机的基本已经上线,市场上是否还有更多的司机愿意加入网约车行列中来呢? 新能源汽车作为滴滴重要一环,当新能源汽车加入网约车行列中,滴滴是否会优先派单给新能源汽车的司机,那是否会引起老司机的不满,从而造成滴滴老司机的出走? 最后 滴滴在近两年面临的压力不小,但从滴滴的行动来看,滴滴所用的动作都像是在打补丁。 造车清理租赁车中间的乱象,稳定网约车司机,扩大市场份额;花小猪青菜拼车在清场稳守市场份额;聚合平台则是与对手正面刚。 滴滴在网约车行业中坚守这么多年,一路的打压与新尝试,滴滴仍在勇往前行。期待这新能源汽车能够拓宽滴滴的护城河。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