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AMT—领先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发表于 2016-7-19 08: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FSW)是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技术,于1991年在英国焊接研究所(The Welding Institute,TWI)发明并获世界范围内专利保护。这种新型连接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熔焊的缺陷,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铝合金等难焊接材料的焊接工艺过程,并且对能源的消耗少,对环境无污染,所以FSW被誉为"世界焊接史上的第二次革命"[1]。
  FSW的原理非常简单,由轴肩(Shoulder)和搅拌针(Pin)组成的搅拌头(Tool)插入焊接板材的对接处,搅拌头边旋转边前进,使前进侧(Advancing Side,AS)和后退侧(Retreating Side,RS)的金属产生塑性流动,形成焊接接头,完成固相连接的过程。
  自FSW问世以来,大量学者对FSW的接头组织以及力学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材料的不可见性,对于FSW焊缝金属在焊接过程中的塑性流动,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主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材料的塑性流动。A.P. Reynolds[2]分析了当前对于FSW塑性流动的研究,指出对于FSW流动场可以从与轴肩接触的材料表面、搅拌针周围以及搅拌针底部3个方面进行研究。当前,对于FSW中的材料塑性流动的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材料流动的机制到底是什么,FSW微观组织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实验研究
  对于用实验来研究FSW中材料的流变行为,主要是应用一些示踪材料来跟踪焊缝金属的最初和最终的位置。这些示踪材料主要包括铜箔、铝箔、钨线等。但是示踪材料由于和母材的的力学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往往会影响FSW中母材金属的流动。所以,在有些实验中不加入任何示踪材料,只单纯地进行微观组织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早期的研究中,Colligan[3]应用钢球跟踪技术,通过X射线检测和对切片进行观察的方式来研究铝合金FSW中材料的流动。Colligan指出并不是所有搅拌头周围的材料都会发生搅动,在搅拌针后退侧的大部分材料仅仅发生了简单的挤压,并在搅拌针的后方发生了沉淀。
  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尽管对于FSW过程中材料的塑性流动的研究还不是非常完善,但在某些方面已经产生了一些共识,比如在FSW中的前进侧和后退侧的材料流动是非对称的,在搅拌头的后方材料会"一层一层"的沉淀,最后形成一种带状的结构。
  
R.M. Leal等人[4]对AA 5182-H111 和AA 6016-T4两种铝合金分别利用了两种不同的搅拌头,在两种不同的工艺参数下进行搅拌摩擦焊接,通过对纵向、横向以及和垫板平行的方向的微观组织的观察,给出了在两种不同的搅拌头的影响下,材料流动的情况。图1和表1分别表示了搅拌头的宏观形貌,以及两种工艺参数。其中(a)型搅拌头在轴肩有角度为8的锥形腔,(b)型搅拌头轴肩呈旋涡状。(a)型搅拌头使用第一系列(WS1)的工艺参数,(b)型搅拌头应用第二系列(WS2)的工艺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a)型搅拌头可以得到较为光滑的焊接表面,但会使板材在厚度上变薄,搅拌针在材料的流动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在焊核区形成了"洋葱圆环"的结构;(b)型搅拌头不会引起厚度上的变化,但所得到的焊接表面没有(a)型搅拌头的焊接表面光滑,轴肩对焊接结构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前进侧流入到后退侧材料的数量明显比使用(a)型搅拌头时多。
  和R.M. Leal等人一样,K. Kumar、Satish V. Kailas等人[5]也研究了搅拌头的几何尺寸以及轴肩和搅拌针对材料流动的影响。为了避免示踪材料对FSW中金属材料流动的影响,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的示踪材料,仅仅对焊缝处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实验所用的焊接材料为7020-T6铝合金,搅拌针长度4.2mm,上部直径6mm,下部直径4mm,轴肩直径20mm,搅拌头的材料为H13,硬度为55HRC,工艺参数分别为搅拌头的转速1400r/min,焊接速度80mm/min,搅拌头的倾角为2。为了研究搅拌针和轴肩在焊缝材料流动中的作用,K. Kumar、Satish V. Kailas等人使底面垫板有一个倾斜的角度,这样搅拌头就可以由浅到深地连续插入被焊材料中。
  搅拌针插入焊接材料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焊接腔室,随着搅拌头和焊接材料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断增强,轴向压力不断被增大。通过对微观组织的观察,可以看出当轴向压力达到7.4kN时,焊接缺陷消失(如图2所示);当压力达到8.1kN时,在前进侧和后退侧的材料流动失去了对称性,更多的材料从后退侧流向前进侧。在材料的表面,轴肩对材料流动起了主要的作用,使材料由前进侧转移到后退侧;而在搅拌针影响材料流动的区域中,由于在后退侧有一个抗力的作用,使材料向上移动,导致了飞边的形成,但随着搅拌头和焊接材料的不断作用,轴肩又把向上流动的材料压回焊接腔室。
  综上,K. Kumar, Satish V. Kailas等人提出要合理地设计搅拌针的形状使金属的流动达到最大值,又要合理地设计轴肩的形状,使向上流动的材料能够最大程度地返回到焊接腔室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350 | 回复: 352

QQ|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用户协议|AMT咨询|商务合作|会员入驻|积分充值|积分商城|积分奖励规则|TradEx全球购|加入QQ技术群|添加企业微信|加入微信技术群|文章投稿| 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简称AMT™, 制造知网™) ( 沪ICP备12020441号-3 )

GMT+8, 2024-12-22 16:52 , Processed in 0.070230 second(s), 42 queries , Redis On.

论坛声明: 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制造知网) 属纯技术性非赢利性论坛,请勿发布非法言论、非法广告等信息,多谢合作。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且会员单独承担发表内容的法律责任,与本论坛立场无关;会员参与本论坛讨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凡涉及政治言论、色情、毒品、违法枪支销售等信息一律删除,并将积极配合和协助有关执法机关的调查,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论坛资源由会员在本论坛发布,版权属于原作者;论坛所有资源为会员个人学习使用,请勿涉及商业用途并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和知识产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处理和回复,谢谢合作!

合作联系: 双日QQ客服:3419347041    单日QQ客服:3500763653    电话021-37709287    合作问题投诉:QQ:2969954637    邮箱:info@amtbbs.org    微信公众号:AMT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