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AMT—领先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发表于 2016-10-22 18: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底拍摄的天津大运载基地长征五号火箭总装车间。

一箭穿云惊浩宇,九天揽月灿星河

——长征系列液体运载火箭的四大看点之《氢氧发动机篇》


话说中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最早要追溯到1960年代的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国2枚R-2型导弹,我方将1枚留作研究,另1枚投入测绘仿制,发展中国自己的第一个弹道导弹型号:东风-1。1960年11月5日,东风-1试射成功,最大射程600公里,弹重20.5吨。这东风-1采用的就是单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氧化剂为液氧,推进剂为酒精。

真的,纯酒精哦。因此还引出一件趣事:众所周知,俄罗斯战斗民族同时也是伏特加的超级粉丝团,为此还发生过在华苏联军事专家偷喝R2/东风-1导弹燃料酒精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科罗廖夫同志的趣文。

后来,中国逐步研制了一系列航天用途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号均为YF(即“液体”和“发动机”两个词的拼音首字母)。从推进剂方案来看,包括以下四个分支:

分支一:硝酸-27S(HNO3-27S)+偏二甲肼UDMH

-25-30吨级推力的YF-1,YF-1,YF-3;

-100吨级的YF-2,YF-2A等等

(注意:YF-2/A由四台YF-1捆绑而成,因此实际上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发动机型号)。

分支二、四氧化二氮N?O?+偏二甲肼UDMH

70吨级推力的YF-20,YF-20B,YF-21,YF21B,YF-22,YF-22B,YF-24,等等。

这个分支有一点很值得一提。其中YF-22型号,1965年开始研制,历时十七年,于1982年设计定型,是我国用于东风某型洲际弹道导弹(你懂得)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型号发动机。该发动机进行了累计73780秒的各类型试车,经历了大推力(额定推力的117%)和长程(额定工作时间的500%)可靠性试车的考验。其性能可靠性大于95%, 结构可靠性大于99.9%, 寿命下限为额定工作时间的3倍以上, 具有当时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型洲际弹道导弹一级采用四单机关联, 并可实现切向摇摆, 使中国导弹的飞行姿态和稳定控制技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该型洲际弹道导弹二级也采用与一级相同的一台单机,即“ 一代二”的两级用一发方案, 这样缩短了研制周期。YF-22的改型发动机YF-22D用于改型洲际弹道导弹,于1993年6月2日发射成功。其民用版发动机则首先应用于长征四号运载火箭, 于1988年9月7日首次飞行成功,把中国风云一号太阳同步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个分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经过了数十年的研制历程,成为中国大型弹道导弹和航天发射的主力发动机。虽然中国其他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燃料已经逐步固体化,但民用航天发射至今仍然采用该类型的液体发动机。而且,在过去的所有飞行发射试验中, 这个系列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保持了极高的成功率。

介绍了前两个分支,下面就是我们此篇文章的重点——氢氧发动机。

分支三:液氧LH2+液氢LOX

氢氧发动机,采用252℃的液氢和零下183℃的液氧分别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因此是名符其实的低温发动机。采用这样低温发动机的火箭,因此被称为“冰箭”。中国氢氧发动机的主要型号如下:

YF-73,真空推力4.5吨力,真空比冲425秒、总工作时间750秒。1984年首发,用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第3级动力。

YF-75: 真空推力8吨,真空比冲438秒。1994年首发,用于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及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第3级。其改型YF-75D于2006年开始研制,2014年进入验收阶段,准备用于长征5号的二级动力。

YF-77:真空推力约70吨,真空比冲约430秒,发动机500秒长程热试车已经成功,准备用于长征5号的芯一级动力。

YF-77,也是今年长征5号发射的一大看点。笔者以为,这甚至是今年长征系列新箭发射最值得关注的一点。

为什么呢?

首先,氢氧发动机的研制,一直是中国液体发动机最大的一个短板。中国到现在,真正成熟的产品也就是8吨级的YF-75。长征5号将要用在芯一级的这款YF77,在推力指标上相当于YF-75的9倍,技术进步有跨代之感,自然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大幅度的进步,YF-77从2001年立项历经十年研制,进程坎坷不断。2004年6月18日首次全系统试车。2007年就先后四次500秒长程试车失败,官方评论为“国内外都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缺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和工程经验,其研制难度(比YF-100)要大得多”。一直到2012年8月17日500秒长程热试车试验成功,YF-77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才获得艰难突破,此时距离立项已经过去11年,而此时累计试车只有22000秒,比同类发动机40000-60000秒的试车时间差的很远。该型发动机在十余年的研制过程中,全面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达12个大项、200多个小项。足见其研发之路的艰辛程度,如何不令人格外关注。

对比之下,几乎同时立项研发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2006年已经成功进行首次600秒长程试车(所需额定工作时间只有150秒)。2011年9月,以3台发动机验收成功为标志,六院已经研制120吨级基本型液氧煤油发动机数十台,累计试车超过32000秒。截至2013年8月,YF-100试车已超过上百次,累计点火工作时间已超过40000秒。YF-100的顺利研制,使得六院曾经认为2014年长征5号可以首发,结果至今却延宕了2年。直到2015年3月23日,YF-77作为长征5号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成功,才让研制方松了一口气。因为唯有如此,长征5号才能转入发射场合练走向首飞。因此,网上曾经诟病YF-100不给力造成长5的2014年首发打脸。其实,是开发进度不稳定的YF-77拖了长5首发全状态达标的后腿,才是真的。

还没上天的YF-77,其70吨的真空推力虽然已经比YF-75几乎高了一个数量级,但与国际主流液氢/液氧发动机相比,还是有巨大差距。比如,

日本H-IIA/B火箭上LE-7A的真空推力112吨;

欧洲阿丽亚娜5的火神2 (Vulcain2)的真空推力137吨;

苏联1980年代研制成功150吨级的RD-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

2000年代研制成功200吨级的RD-1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

美国1960年达研制百吨级的J2氢氧发动机

用于美国航天飞机的SSME氢氧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13吨

2002年首发的美国德尔塔4火箭的RS-68的真空推力344吨

用于登陆火星的SLS火箭动力RS-25发动机,在2015年已经进行了500

秒和650秒长程点火试验,预计2018-2020年发射。

就连军迷们一直不屑一顾的阿三,也在这方面的实际应用上暂时领先中国。2014年1月5日,印度空间组织在安得拉邦航天中心成功发射GSLV-D5运载火箭,该火箭的第三级首次成功应用了印度国产氢氧火箭发动机CE-20,使印度成为美、俄、欧、日、中之后,世界第六个具备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国家。而且印度的氢氧发动机首次出手就很有档次,其推力达到了20吨,超过中国8吨级的YF-75一倍还多。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除了70吨级的YF-77,中国还有没有更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呢?

中国重型液氢/液氧发动机规划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国未来将发展重型液氢液氧发动机:即推力200吨级,真空推力为2460千牛、真空比冲为425秒的液体发动机。该型发动机预计2030年将用于长征9号重型运载火箭的二级级动力。

其技术难点如下:

1 大推力发动机高空点火与启动技术:需要合理分配发动起起动能量,安全可靠点火,平稳快速进入额定工况。如果点火和起动不当,会出现爆轰、压力峰甚至起动失败。需要进行理论与仿真计算、真空点火试验。

点评:液体发动机能够灵活多次点火起动,是对固体发动机的主要优势之一(有些小型脉冲式液体发动机甚至可以开关机25万次以上)。这有利于航天器推力-时间曲线的有效控制,对姿态和轨道调整是必须的,也是未来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技术的重要一环。但是液体发动机的点火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达到几秒钟。氢氧低温发动机起动时,还要先用液氢降温预冷,达到工作状态后才能真正点火。点火之后,在零点几秒内,发动机从0转速加速到每秒几万转;燃烧组件从环境温度达到3000-4000℃,起动过程的每个指令都必须精确到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而且非自燃推进剂还一个单独的点火系统,比如不容易点燃却容易爆炸的液氧/甲烷发动机,点火系统堪称其核心技术。

2 发动机结构动力学优化技术:确保发动机结构频率和动态刚度要求,且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维护性好。需要数字仿真技术并设置高压液路补偿措施。

点评:200吨级发动机的结构,不是70吨级的简单放大。推进剂和燃料的混合比调节装置、补偿液路的管路布局等,大尺寸发动机振动控制和应力控制,都为结构力学优化设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3 大热流、高效、稳定燃烧推力室技术:需采用多种综合技术措施抑制高频不稳定燃烧。需在身部与喷管上段再生冷却、喷管下段引入燃气冷却和辐射冷却相结合的方案,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

点评:推力室由推进剂喷嘴、燃烧室、喷管组件等组成,火箭推进剂通过喷注器注入燃烧室,经雾化、蒸发、混合和燃烧等过程生成燃烧产物,以高速2500-5000米/秒的高速从喷管中冲出而产生推力。高频横向不稳定燃烧(和低频纵向不稳定燃烧)是推力室正常工况的大敌,控制难度较大。而推力室中的燃烧室,内压力可达20MPa,温度为3000-4000℃。因此有效冷却是推力室持续工作的要求。这两点是推力室技术的要害。

4 超大尺寸、高效、轻质喷管技术:大面积比喷管延伸段出口直径大,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氢氧发动机喷管(原文如此)。采用分段设计和制造技术,分为轻质合金再生冷却和超大尺寸单壁涡轮排气冷却两段。

点评:这样的分段设计提高了冷却效率和降低了生产加工难度。但对喷管的应力控制和结构强度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分段的材料性质有差异,更需要注意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5 低温、高效高抗汽蚀涡轮泵技术:泵入口压力低、效率高、转速高、温度低。采用高抗汽蚀诱导轮和新型低温、低泄漏组合式动密封技术,提高涡轮泵性能。

点评:涡轮泵由气体涡轮、燃料泵和氧化剂泵等组成。由涡轮带动泵,将来自贮箱的推进剂的压力由不足1兆帕提高到20兆帕,然后再送入发动机推力室。高性能涡轮泵可以将海水从海平面打到5000米高。据说YF-77就曾因为涡轮泵的质量问题影响了研制进度。高性能涡轮泵是液体发动机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

6 制造与试验技术:大尺寸银锆铜饼材料与成型、高DN值混合陶瓷球轴承制造、高强度涡轮盘、大尺寸复杂结构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精密铸造、增强型钛合金异型材成型、高强度大尺寸特征合金薄壁管等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亟需攻关。需要发展高空模拟实验技术、试验台基础设施和火焰导流防护技术。

点评:材料、设备、工艺、试验……道道难关,层出不穷,这就是考验中国航天工业基础功力的型号,其意义非同一般。

看看这些不明觉厉的高大上技术难题,回过头来,客观地说,如果应用YF-77的长征5号以及后续火箭发射顺利,将证明中国已经跨过了大型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的初级门槛。虽然前路遥远,但可以为14年后的200吨级氢氧机首发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反之,如果遇到发射问题,或者即使发射成功但技术状态不稳定,则氢氧发动机的这块短板,就将还是压在中国航天人心头的一座大山。

2016年下半年,长征5号的首发,让我们一起凝神细看YF-77氢氧发动机的航天首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350 | 回复: 352

QQ|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用户协议|AMT咨询|商务合作|会员入驻|积分充值|积分商城|积分奖励规则|TradEx全球购|加入QQ技术群|添加企业微信|加入微信技术群|文章投稿| 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简称AMT™, 制造知网™) ( 沪ICP备12020441号-3 )

GMT+8, 2024-12-22 16:19 , Processed in 0.032580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论坛声明: 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制造知网) 属纯技术性非赢利性论坛,请勿发布非法言论、非法广告等信息,多谢合作。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且会员单独承担发表内容的法律责任,与本论坛立场无关;会员参与本论坛讨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凡涉及政治言论、色情、毒品、违法枪支销售等信息一律删除,并将积极配合和协助有关执法机关的调查,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论坛资源由会员在本论坛发布,版权属于原作者;论坛所有资源为会员个人学习使用,请勿涉及商业用途并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和知识产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处理和回复,谢谢合作!

合作联系: 双日QQ客服:3419347041    单日QQ客服:3500763653    电话021-37709287    合作问题投诉:QQ:2969954637    邮箱:info@amtbbs.org    微信公众号:AMT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