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石墨烯石墨烯(Graphene)是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为由,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来源:pcadvisor
石墨烯之最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关于石墨烯特性的视频,碎碎的音乐中展现神奇的石墨烯
潜在应用1[size=1em]单分子气体侦测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它在传感器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巨大的表面积使它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即使是一个气体分子吸附或释放都可以检测到。
图片来源:sciencedaily 当一个气体分子被吸附于石墨烯表面时,吸附位置会发生电阻的局域变化。石墨烯具有高电导率和低噪声的优良品质,能够侦测这微小的电阻变化。 图片来源:pubs.rsc.org
1[size=1em]石墨烯纳米带为了要赋予单层石墨烯某种电性,会按照特定样式切割石墨烯,形成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ibbon)。
图片来源:worldindustrialreporter
石墨烯纳米带的结构具有高电导率、高热导率、低噪声,这些优良品质促使石墨烯纳米带成为集成电路互连材料的另一种选择,有可能替代铜金属。 1[size=1em]集成电路石墨烯具备作为优秀的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的理想性质。问题是单层的石墨烯制造困难,更难作出适当的基板。
图片来源:softpedia 1[size=1em]石墨烯晶体管图片来源:personal.psu.edu
1[size=1em]透明导电电极石墨烯良好的电导性能和透光性能,使它在透明电导电极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触摸屏、液晶显示、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等,都需要良好的透明电导电极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都比常用材料氧化铟锡优良。由于氧化铟锡脆度较高,比较容易损毁。在溶液内的石墨烯薄膜可以沉积于大面积区域。
图片来源:nature
柔性电池,图片来源:personal.psu.edu
图片来源:eqn.princeton.edu 图片来源:knowledge.allianz.com
1[size=1em]导热材料/热界面材料2011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者首先报道了垂直排列官能化多层石墨烯三维立体结构在热界面材料中的应用及其超高等效热导率和超低界面热阻。
图片来源:iop.org
1[size=1em]超级电容器由于石墨烯具有特高的表面面积对质量比例,石墨烯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导电电极。科学家认为这种超级电容器的储存能量密度会大于现有的电容器。
图片来源:link.springer.com
1[size=1em]海水淡化研究表明,石墨烯过滤器可能大幅度的胜过其他的海水淡化技术。
图片来源:personal.psu.edu
1[size=1em]太阳能电池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的实验室报告高度透明的石墨烯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在2008年的大规模生产。
图片来源:knowledge.allianz.com
图片来源:personal.psu.edu 1[size=1em]石墨烯生物器件由于石墨烯的可修改化学功能、大接触面积、原子尺吋厚度、分子闸极结构等等特色,应用于细菌侦测与诊断器件,石墨烯是个很优良的选择。
图片来源:vikasb.people.uic.edu
图片来源:knowledge.allianz.com
1[size=1em]抗菌物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科学家发现石墨烯氧化物对于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超级有效,而且不会伤害到人体细胞。假若石墨烯氧化物对其他细菌也具有抗菌性,则可能找到一系列新的应用,像自动除去气味的鞋子,或保存食品新鲜的包装。 1[size=1em]石墨烯感光元件一群来自新加坡专精于石墨烯材质研究的科学家们,现在研发出将石墨烯应用于相机感光元件的最新技术,可望彻底颠覆未来的数位感光元件技术发展。
图片来源:i.livescience
图片来源:extremetech
转载注明来源材料馆
版权声明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 the platform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本文地址: http://amtbbs.org/thread-644-1-1.html
|